胡向東,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數據修復的廣州正大電腦應用與數據修復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曾被授予“廣東省優秀私營企業家”稱號。
就是看中了這個市場
“當時選擇離開單位,就是看中了數據修復這個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市場,”胡向東說。曾經在海南當了10年知青的他,回到家鄉后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廣州市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工作,在那里他主要從事軟件開發和數據處理的工作,一干就是9年。
后來,覺得當時的單位環境影響個人的發揮,胡向東選擇了離開單位,并與兩個朋友合伙開了廣州正大電腦應用與數據修復有限公司。公司剛開始發展的時候,胡向東說,只要一有活干,他混身就充滿了斗志。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業務漸漸多了起來。國內知名反病毒專家、江民科技總裁王江民曾經說過,電腦急救行業將作為一匹“黑馬”,為就業市場注入一支興奮劑,電腦急救師將成為高收入的“第361行”。
為什么只能共苦卻不能同甘
“被朋友欺騙是最讓我傷心的事,”胡向東說。
胡向東說他經歷的第一場官司是與當時一起開公司的兩個朋友之間進行的。公司剛成立時,由于人們對于數據修復這個概念很陌生,公司生意不好。過了兩年,情況有些好轉,公司內部卻出現了分裂,他的兩個朋友拿著胡向東開發的數據修復軟件“單飛”了。一氣之下胡向東將他們告上了法庭。
后來雖然雙方庭外和解,但是這件事卻給胡向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他對別人產生了信任危機。“為什么人們總是可以在非常艱難的時候,互相幫助,互相支持,而一到了利益面前就變心了,不能同甘呢?”胡向東感慨地說。
經過了這次朋友給他的打擊,很長一段時間之后胡向東才重新振作起來,開始經營這個已經變成了空殼的正大電腦應用與數據修復有限公司,直到現在。
給美國諾威爾公司一個意外
胡向東介紹他業務發展時,特別提到了一個人:美國諾威爾公司駐北京辦事處技術部經理于平。
胡向東一直想和美國諾威爾公司合作開發數據修復軟件。為了碰碰運氣,他決定去北京。到了美國諾威爾公司駐北京辦事處,他先將記錄自己對數據修復技術心得體會的七八個筆記本交給了公司工作人員,過了一會兒,胡向東見到了于平。
“當時于平看完我在那些筆記本上的記錄以后,還以為我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為了測試胡向東的能力,于平當場破壞掉了幾臺電腦的硬盤,當胡向東很快的找回丟失掉的數據時,全場響起了一片掌聲。
后來,胡向東不僅開始了與美國諾威爾公司的合作,還和于平成了朋友,有什么困難會幫忙的那種。
完成一項特殊的任務
1999年3月,正在家里做飯的胡向東接到了這樣一個電話:“請馬上趕來北京,我們用會議車去機場接你。”不明就里的胡向東嚇了一跳。
接下來他才知道,原來是參加人大會議的幾個代表團入住一家賓館,賓館里與會議接待有關的電腦硬盤出現了問題,所有數據都丟失了。就在技術人員無能為力決定放棄時,賓館里一位經理說,“我就不信,中國這么大,沒有人能夠搞定它。”最后有人向他們推薦了胡向東。
“雖然技術不難,但是由于是給人大會議服務,當時心里非常緊張,擔心出事。”
電腦很快就被修好了,所有的數據也被找了回來,電腦故障并沒有影響代表們正常工作。
“心理壓力是大了點,但是想想有幾個電腦急救師能像我這么幸運為人大會議服務呢,值得!”
胡向東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很滿足。他說,現在正在努力的培訓他的兒子,打算以后讓他也做一名優秀的電腦急救師,成為“第361行”的另一名狀元。
摘自2004年07月09日《中國青年報》
上一條:電腦里最要命的是什么?